8月9日,两位专家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照片新证,证明《南京照相馆》主角原型罗瑾所在的华东照相馆真实存在!
这张首次发现的照片,画面内容是汪伪“中央储备银行员生训练所第一期受训员生同学会全体摄影”,它印证了华东照相馆跟日伪有业务上的往来,也就是说罗瑾加印日军拍摄照片完全合乎逻辑且证言可靠。
进一步佐证“京字第一号”物证
许多人都知道正在热映的电影《南京照相馆》源自真实故事,电影中的“吉祥照相馆”,其原型是位于南京长江路估衣廊一带的华东照相馆。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南京时,15岁的罗瑾正在华东照相馆做学徒。1938年1月,有日本军人来冲印照片,这些照片拍的都是日军屠杀我同胞的场面。为了保存日军罪证,罗瑾悄悄多洗了几十张,并选出16幅日军暴行的照片装订成册。
展开剩余81%从南京本地文物收藏渠道得来的这张照片尺寸为92×25cm,上面人物众多,照片下方有“大同华东联合摄影社”的标识(见图片)。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员卢彦名告诉记者,这么大幅照片对于拼接、洗印的技术要求高,小照相馆难以承接这样的“大活”,所以采取了大同照相馆与华东照相馆联合摄制的方式。“大同华东联合摄影社”这样标识的存在,说明这两家照相馆之间存在密切合作。
根据一本1938年刊行的《南京指南》——相当于当时的“导游手册”,照相馆名录中排在第一的就是位于中山北路的大同照相馆,还有金陵照相馆、大华照相馆等,上面还有很多日本人开设的某某写真馆。
卢彦名介绍说,通常情况下,顾客自行拍摄后拿到照相馆洗印的照片在出片时不会加上照相馆的名称标识,而在照相馆拍摄的较为正式的相片,应顾客的要求才会加上带有照相馆标识的底框。例如他展示的一张源自南京大同照相馆的婴儿照片,上面就清楚标明了照相馆名称与拍摄时间。
卢彦名认为,文献研究不能取代实物和文物研究,大家对于华东照相馆的认识全部基于罗瑾的口述,以及地方文献研究。“华东照相馆的相关实物到目前为止除了罗瑾保存下来的16张照片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之外,就没有再出现过。而且那16张照片上也没有华东照相馆的相关标识。罗瑾冒着生命危险偷印的照片,也不可能把华东照相馆的标识印上去。”这张新发现的照片证明了罗瑾证言的可靠性,并且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填补了华东照相馆相关实物证据的空白。”
探寻华东照相馆的前世今生
资料显示,华东照相馆位于当时的国府路估衣廊10号,其原名美利生照相馆,名气很大。1935年王洁之、姚少沧、周兆丰等人发起组织南京影社,社址就设在美利生照相馆。1937年前后,美利生照相馆主人内迁避难,二郎庙芙蓉相馆店主钱世鑫将店盘了下来,改名为华东照相馆。卢彦名也专门去考证了华东照相馆的具体地址,《南京居游指南》就记载了美利生照相馆位于估衣廊。
“华东照相馆和大同照相馆是南京沦陷时期还在营业的为数不多的照相馆。”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会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员、南京市栖霞区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研究人员唐恺说,这张照片以实物的形式印证了华东照相馆跟日伪有业务上的往来,也就是说罗瑾加印日军拍摄照片完全符合逻辑。
1940年5月,为糊口,罗瑾考入“汪伪交通电讯集训队”,为了安全,他将相册带至“集训队”当时所在地毗卢寺内,在寺里大殿后面厕所的墙上掏了一个洞藏了起来。因墙体开裂,相册被他的“集训队”同学吴连凯(即吴旋)捡到。这本相册后来成为“京字第一号”物证,直接指证了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的罪行。
“1941年罗瑾还在南京,后来他就离开了,对于1941年后华东照相馆的情形并不清楚。”卢彦名表示,由一张照片引发的对华东照相馆前世今生的探究还在继续,有关这家照相馆抗战后的踪迹,后续研究还将揭开更多真相。
揭秘照片中C位人物极具史料价值
汪伪“中央储备银行员生训练所第一期受训员生同学会全体摄影”拍摄于民国30年,即1941年1月5日。
中央储备银行当年1月6日开业,它就位于现在新街口工商银行大楼内。作为汪伪政府的国家金融机构,这家“伪中储行”是日军一手扶植,专为日军侵略我国效劳的汉奸银行。发行的货币称“中储券”,造成沦陷区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给沦陷区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1940年7月,汪伪中央储备银行成立“中央银行筹备委员会”行员训练所,训练和培养行员。1941年1月培训结束,就有了这张大合影。
照片上都有什么人?这引发了卢彦名和唐恺的好奇。
经过考证,卢彦名和唐恺揭开了第一排五个中心位置人物的身份,都是当时汪伪财经方面的首脑和专家。查阅中央储备银行员生训练所讲师职员资料可以辨别,该所监理杨树屏、教务主任蒋允福、训育主任石顺渊、事务主任马骥良都在这张照片的第一排中心位置。还有一位金雄白,则是民国时期的报人、记者、律师、作家,1930年任南京《中央日报》采访主任,1939年投靠汪伪政府后,历任法制、财经方面多项伪职,并曾任伪《中报》总编辑。
目前已经把这张照片的时间、地点、人物、出处等关联信息考证得比较清楚。卢彦名认为,“这张照片对于研究南京沦陷时期的金融财政历史,也有极大的史料价值。”
实习生 徐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视频剪辑 周嘉楠
校对 胡妍璐
发布于:江苏省配配查-配资怎么开户-股票配资在线-民间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